手机端请关注市南区图书馆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领读市南 > 青云谈书 >

【青云谈书】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发布时间:2021-02-06
《汪曾祺的文学自传》
     题记
    作者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大,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当过中学教员,1949年后做过多年杂志编辑。1962年后在北京京剧院任编剧直至离休。著有《晚饭花集》《晚翠文谈》《蒲桥集》《旅食集》和《汪曾祺全集》等。
    编者杨早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有《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等,编有《沈从文集》《汪曾祺集》等。
    初看到这部《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不由得一愣,汪曾祺还写过自传?再细看,原来是杨早编的。也就理解了这部书的性质,说是自传,其实是编者根据汪曾祺关于自己生活和经历的回忆文章编辑而成——以汪曾祺散文选段复现汪曾祺七十七年人生历程。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得意弟子,当年西南联大沈从文教授过的学生里,汪曾祺受沈从文的影响是非常典型的,但是,有一点和自己的老师不同,沈从文三十多岁就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从文自传》,而汪曾祺一直到生命最后,也没有写自己的自传或回忆录。当然,汪曾祺写过许多关于往事生活的回忆散文,譬如他的家乡记忆,他在昆明西南联大的生活,他在上海的漂泊……这是从这些断片里,连缀编织成汪曾祺的文学自传。
    汪曾祺给人的印象平静中和,乐观淡然。其实他一生也历经坎坷,曾生活困苦,甚至念及轻生。该书通过对汪曾祺人生经历的追述,还原出一张真实生动的人物肖像。在这些文字里,可以读到汪曾祺真实的性情,譬如,在江阴上高中时好玩不在乎学习的的汪曾祺:“下午躺在床上吃粉盐豆(江阴的特产),喝白开水,看书,把三角函数、化学分子式暂时都忘在脑后,考试、分数,于我何有哉,这一天实在过得蛮快活。” 在汪曾祺的回忆里,也可以读到他读高二时的初恋:“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后来到了西南联大,汪曾祺还是一贯的潇洒自在:“大部分同学是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我就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当然,潇洒也是有代价的,1946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汪曾祺回到上海,举目无亲的他借住在好友家,整日颓废。因为工作没有着落,他曾想过自杀。老师沈从文得知后,写信将他大骂一通:“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
 
    对于自己如何成为一位作家,汪曾祺说:“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即便是痛苦的生活,在汪曾祺的回忆里,也是充满淡淡的调子,譬如他回忆他当年下放张家口劳动改造的困苦经历:“大部分的农活我都干过,力气也增长了,能够扛一百七十斤重的一麻袋粮食稳稳地走上和地面成四十五度角那样陡的高跳。”“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总结经验。我说: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汪曾祺的一生在高邮、昆明、上海、北京等多地辗转,透过这些片段,可以跟随着他的足迹,走访各地风物、寻常人的生活,以及历史事件。
 
《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
汪曾祺  著  杨  早  编
未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汪曾祺曾在回忆里写了西南联大时的老师沈从文和1950年代转行的沈从文,以及他所接触的老舍、巴金、朱自清、闻一多等众多现代文学大家,他文字里为这些现代文人留下了真实而生动的形象。譬如他写朱自清:“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再如写谈闻一多:“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阅读汪曾祺的人生,其实也是在阅读一个时代。
 
    该书将散落在各处的汪曾祺的129篇追忆、记事性质的文字进行细致编排,按照时间顺序呈现汪曾祺的一生——成为首部完整的汪曾祺“文学自传”。这是汪曾祺的一生,也是一个让人激动、惆怅并回味的时代。
 
    本文作者:薛原,系《青岛日报》副刊编辑。著有《闲话文人》《画家物语》《文人谈》《南海路7号》等。编有《带一本书去未来》《如此书房》《独立书店,你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