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请关注市南区图书馆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领读市南 > 青云谈书 >

【青云谈书】从《帝国的陷阱》看“字节跳动”

发布时间:2021-02-06

    如果可以自我表扬一下,可以说这20年来我最大的变化或说没有操守就是始终在与时俱进的追踪着适应网络生活,具体说就是早已经成了一个以工作的理由整天捧着手机发链接和看链接的人。其实,在当初我是非常排斥甚至反感这种网络生活的。譬如说,1999年秋天我们报社在青岛太平路33号海边从旧楼变新楼时,眼看就要进新大楼了,当时我们日报的一位副总就不断催促大家都要尽快换笔——就是实现在电脑上办公。对于我们副刊这几位,我最年轻,尽管已经习惯了电脑上写作,但对这种电脑化的办公其实是排斥的,就是对待一些作家学者的手写稿,我们怎么处理?当时给出的办法就是对待一些名家的手写稿由照排人员录入了我们再编辑,逐渐实现来稿都是网上直接传递。很快这个问题就不成问题,为了不给照排的同事添麻烦,在来稿的处理上就是淘汰了手写稿,何况那个时候许多作家和学者都已经是电脑上的文稿了。个别非坚持手写稿的,也就割舍了。记得有一位杭州大学的学者,一直给我们写稿,关于读书的随笔,都是有意味的千字文,但他的特点就是坚持手写稿,我给他去信解释,希望他逐渐发来电子稿,但他坚持自己的手写稿。为了不留麻烦,我只好不再编他的文章,一而再再二三,他打来电话问为啥不用他的文章了,我回答因为我们现在要求用电子稿。他说别家报刊的编辑都是给他重新录入。我说抱歉我没有这个义务,也不愿意麻烦同事……

    举这个例子是说明,适者生存,当自己不能要求环境时,只能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坚持自己,让环境照顾自己。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境况。记得2002年春天我去南京参加《六朝松随笔文库》的新书活动时,我对雁斋主人说,我不碰网络,也不用手机。但转过年来,当他们来青岛时,看到我已经拿着“小灵通”手机在电话了,雁斋主人笑说:你当时那么排斥网络,排斥手机,现在也与时俱进了。尤其是,我坚持不碰网络,但到了2005年前后,我不仅开始了网络生活——一位同事帮我在网上下载了MSN和QQ等,一位书友帮我在豆瓣网上注册——很快,我不仅适应了网络,还做了一个BBS论坛的版主,然后写博客,又跟着写微博……一直到现在,把微信当成了工具。对于标榜习惯在书房里发呆的我来说,其实这20年来,对网络生活的适应,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紧跟。

    话题扯远了,我想说尽管一直在紧跟和适应网络生活,但也不尽然,譬如:对于时髦的“抖音”——据说“抖音”也已经不时髦了——我就不沾边,也有做媒体的同行朋友鼓动我做“视频”出镜说书,我都谢绝了,谢绝的理由就和之前我不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一样:一个人的相貌是爹妈给的,自己长得丑由不得自己选择。但是,若出来吓人就是自己的不对了。出镜不合适,录音也不合适——我说话有表达上的障碍,经常口吃,一个结巴还录音谈书岂不是笑话。所以,限于自己生理上的缺陷,网络的这些时髦武器我不碰。其实,言归正传,我想谈的是最近网上的一个热题,这就是“字节跳动”在美国现在遭遇的“生死劫”。至于“字节跳动”是否“作茧自缚”还是遭遇了强盗明目张胆的抢劫,我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我想说的是,正好我手边有一本书,谈美国历史的,却恰好可以给当下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这就是《帝国的陷阱》,借用一句广告词:该书运用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案例,解释说明并论证分析了美国政府在19世纪末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代表美国商业利益对外国进行干涉,以保护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利益的兴衰史。

    据说《帝国陷阱》一书量化了美国在拉丁美洲进行干涉行为的财政和市场效果,并对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地区开始的制裁程度,以及为投资者获得的成功都做了量化分析。它还证明,美国的反帝国主义的政客们充分意识到1898年的帝国陷阱的政治动荡,当时这些政客们限制美国在这一新的领地进行投资。

《帝国的陷阱》

(美)诺埃尔·毛雷尔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20年版

    对于美国的政客们如何保护美国的商业利益,再抄录一段书里的话借以说明:20世纪初期,美国海外投资商绝大部分都是动用个人的政治关系以影响政策。随着帝国陷阱这一模式开始实施,个人政治关系变得更容易。之后,进入20世纪30年代时期,投资商们开始运用更为复杂的战略,将保护他们的利益与政府当时高度重视的其他利益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投资商们鼓动公众和国会舆论,向行政部门施加压力。这些公司试图将国家利益,如反对共产主义,与他们的财产权益捆绑在一起,争辩说,保护他们的收入来源,对否认敌对国家诸如此类的收入来源发挥了有益的影响作用。美国各类公众认为,没收他们同胞的财产,就是针对美国的攻击和损害。其他公众担心,一个国家对美国财产的没收得到允许,其他国家可能会随之效仿,如此这样,在某个时刻,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有可能高达一定程度,足以影响到公众他们自己的利益。诸如此类的担心并不一定是现实;它们只需要被人们相信。干涉成本往往都是分摊,范围覆盖全社会,借助了所有这些战略,海外投资商正是从这一事实中受益。同样,私人投资商也从干涉手法的变化中获益:拒绝资助的政治成本,或采取秘密活动低于(至少在短期内)封锁港口或实施财政破产接管的成本……

历史是一面镜子,或者说温故而知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帝国的陷阱》也是有益的。

# 本文作者

薛原,系《青岛日报》副刊编辑。著有《闲话文人》《画家物语》《文人谈》《南海路7号》等。编有《带一本书去未来》《如此书房》《独立书店,你好!》等。